发展研究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栏

  • 基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视角的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

    兰思仁;

    党的二十大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将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路径。福建省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并基本完成林改的省份,通过“三权分置”夯实林改制度基础,以林票、林业碳票及森林生态银行实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形成生态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闭环机制。福建林改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产权制度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耦合。未来应从完善产权制度、培育市场化机制、强化科技赋能和推动森林“四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林改,为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福建样板”。

    2025年08期 v.42;No.469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3K]

智库报告

  • 《GENIUS法案》下美元稳定币扩张与数字人民币战略应对

    周光友;杨洁萌;

    2025年7月,特朗普签署《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试图建立数字版“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美国稳定币”进一步巩固美元霸权、支撑美国债务。美元稳定币的扩张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带来多重冲击。数字人民币相较于稳定币,在思想路线、技术路线、监管路线和国际化路线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建议我国坚定“数字人民币”路线,发挥先发优势扩大国内外使用,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加强对稳定币的监管,并通过香港地区探索人民币稳定币。

    2025年08期 v.42;No.469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3K]
  • 数据标注产业的发展现状、现实挑战与政策建议

    王山;

    数据标注在推动数据资源汇聚、提升数据质量、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中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人工智能数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传统数据标注模式转型滞后、标准规范体系建设迟缓、数据标注成本高昂、自动化数据标注与隐私保护难以平衡、复合型人才短缺五大挑战。应创新数据标注模式、加速数据标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优化数据标注资源配置、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搭建数据标注人才培养体系。

    2025年08期 v.42;No.469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2K]
  • 信用赋能破解“三农”融资难题的实践和路径

    许芷浩;

    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对于完善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做好“三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三农”融资困境主要体现在金融供需错配、风险难以控制、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应借鉴福建、浙江、吉林等地经验,加快构建农村信用设施网络,制定涉农信用信息目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三农”融资难题、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注入信用动能。

    2025年08期 v.42;No.469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3K]

发展观察

  • 零碳园区建设:现状、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黄巧龙;蔡雪雄;

    建设零碳园区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当前,我国零碳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制度规则体系不完善、能源系统转型动力不足、产业低碳转型受阻、碳汇体系不健全等现实问题。国内外已涌现诸多零碳园区典型案例,其核心发展模式可总结为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支撑、以加快能源低碳转型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协同为途径、以完善碳汇体系为手段。基于上述经验,结合我国资源禀赋与产业特征,建议从有力有序精准施策、促进产业低碳协同发展、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碳汇体系、健全长效发展机制五方面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打造示范样板。

    2025年08期 v.42;No.46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4K]
  • 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实践及启示

    宋晓敏 ;尹依明 ;陈敏 ;

    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和平发展,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低速探索到快速推进,再到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演进。各地在产业结构升级、空间重构、基础设施智能化、治理现代化、绿色转型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实践。这些实践为中国式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融入生态文明理念、优化空间布局、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民生投入和加强文化保护等。

    2025年08期 v.42;No.46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7K]

政策研究

  • 协同创新视角下智能计算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刘玉勉;

    智能计算作为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推动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从协同创新理论的视角来看,智能计算产业存在政策协同创新体系有待完善、技术协同创新机制有待夯实、资源协同创新衔接有待畅通、主体协同创新理念有待加强等困境,应从政策、技术、资源、主体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和布局智能计算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2025年08期 v.42;No.469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5K]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中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发展挑战与政策路径

    冯婉婉;霍宝胜;

    半导体设备作为数字经济的战略基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领域。近年来,我国对半导体设备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已在全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仍存在巨大需求与薄弱供给鸿沟、关键领域国产化瓶颈突出、高端人才供给不足结构失衡、地缘政治重塑竞争格局等挑战。基于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应加快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不断提高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风险管理应对能力,保障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安全稳定。

    2025年08期 v.42;No.46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8K]

新福建

  • 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网络特征分析及其对福建省的启示

    杜苑苑;冯碧梅;

    外向型经济背景下,区域间贸易关系日渐错综复杂。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网络呈现出明显的层级结构和行业分化特征,贸易关系整体紧密但分布不均,面临集中度高、技术依赖强、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贸易协定深度、地理距离、制度差异等因素显著影响贸易网络形成与发展。为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福建省应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与东盟等技术互补型经济体的合作,拓展新兴市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25年08期 v.42;No.469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53K]
  • “智改数转网联”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研究

    陈蓉;

    “智改数转网联”通过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创新、产业创新等机制推动制造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福建省为样本的研究显示,“智改数转网联”成效明显,但实践中仍面临资金、人才、第三方服务、产业链网络化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智改数转网联”对制造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政府应当从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第三方服务供给和提高产业链网络化联接水平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政策配套和落实力度,为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25年08期 v.42;No.469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1K]

统计数据